概要: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等刊物都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发表文章,介绍五一节的历史,唤起劳工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斗争。“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上海小组把《新青年》从1920年9月起改为机关刊物,介绍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转载列宁的一些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11月7日,又发起出版了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由李达主编。主要介绍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著作。月刊还发表一些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纲领、策略的文章,批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公开树起共产主义大旗,与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斗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也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由李大钊出面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等刊物都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发表文章,介绍五一节的历史,唤起劳工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斗争。“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上海小组把《新青年》从1920年9月起改为机关刊物,介绍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转载列宁的一些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
11月7日,又发起出版了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由李达主编。主要介绍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著作。月刊还发表一些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纲领、策略的文章,批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公开树起共产主义大旗,与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斗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也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由李大钊出面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北京小组还创办了《劳动音》周刊,用通俗的文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还深入北方各地的厂矿,了解情况,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工人组织俱乐部,即工会。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党组织还出版了通俗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工人周刊》。这些刊物深受工人欢迎,《劳动界》被工人称为“我们工人的喉舌”,《工人周刊》成为最受北方工人欢迎的刊物。各地共产党还为工人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共产党组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二目“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两个小点: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在中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如蒲鲁东、巴枯宁等的无政府主义,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欧文等人的合作主义,托尔斯坦的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考茨基的社会主义等。当时的知识界,把这些“社会主义”都当作新思潮来介绍。所以,孙中山很感叹地说:“社会主义有五十七种,不知哪一种是真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陈独秀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以后,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毛泽东1918年8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时,在李大钊等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底他从种种主义中选定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后来说:“到了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周恩来1920年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邓中夏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0年3月,参与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关著作。同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时一边学习法文,一边翻译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各个流派。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人物一样,当时中国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开始,在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1920年夏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其主要成员,有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施存统、沈雁冰等。北京小组成立于1920年10月,主要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何孟雄、张申府等人,李大钊是小组的领导者。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秋建立,主要成员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人。小组成员不断到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中活动,并与沪、京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进行联系,为建党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1921年初,是陈独秀到广州后,帮助谭平山、陈公博等组织起来的。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帮助下,青年知识分子王尽美、邓恩铭等人于1920年底至1921年初在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创办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此外,国外还建立了两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2月,陈独秀派张申府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参加的有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人。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其主要成员是施存统、周佛海。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共产主义小组简表》,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第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更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国际条件。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在第一目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介绍本课著名的历史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特别是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重要代表李大钊。教师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同学讨论“李大钊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讨论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方面,从历史和现实方面,从国内与国外方面等多层次地进行分析与概括,达到既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其次,在简要回顾五四运动对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作用后,用幻灯片或图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力传播的情况,颂扬先进知识分子的探求精神和巨大成就。第三,组织学生进行“问题与主义之争”内容的学习,对于这个学生并不容易轻松掌握的问题,可以加大要求学生进行思考的力度,如组织辩论赛,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历史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够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见解(见案例二)。第四小点“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可以略讲,或请同学介绍“五一节”来历,或以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本子目的第五小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建议教师在有可能的条件下,以音像资料或幻灯片进行形式活泼的史实介绍,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效果(见案例三)。
在第二目的教学中,对于“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采用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见案例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不足,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的价值和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讨论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习革命前辈为真理而探索、而奋斗的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政治态度。对于学生十分熟悉的第二子目中的第二个问题,采用教师或学生描述的方式进行,引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伟大功绩的回顾与歌颂。
全课完成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建议教师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让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课的心得(见案例五),组织学生谈谈先进知识分子的奋斗的现实意义和学生自己的体会,促使学生注意将课本与现实相结合。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讨论:“李大钊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伟人的爱国、爱民的情操和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风等。
案例二
辩论:模拟“问题与主义”之争
(将同学分为甲方“胡适派”和乙方“李大钊派”)
甲方观点: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乙方观点:“研究实际的问题”与“宣传理想的主义”交互为用、并行不悖。
目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案例三
以音像资料介绍课文中图片上的历史: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
目的:展示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四
讨论:假如我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我应当选择下列的(A、B、C、D)?为什么?
A.科学社会主义观点
B.基尔特社会主义观点
C.无政府主义观点
D.反马克思主义观点
目的: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案例五
心得:先进知识分子的奋斗经历有何现实意义?对你有何启示?
目的: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920年三四月间,上海《东方杂志》刊登了1919年7月苏俄发表的《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与日本、中国和以前各协约国所缔结的一切秘密条约”;还表示苏维埃政府愿意“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拒绝接受中国因1900年义和团起义所付的赔款”并“废除一切特权”。宣言发表后,国内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人民受到巨大鼓舞。
结合中国近代的历史,想想看,为什么这个宣言会在我国产生强烈反响?它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宣言在中国产生强烈反响的原因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作用。
思路引领:把握1919年《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主要精神,并对比与之截然不同的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和行为,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答案提示:(1)宣言引起我国人民强烈反响的原因是它第一次改变了西方国家自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宰割、奴役和掠夺中国的态度,第一次提出废除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并且提出归还帝国主义国家从中国掠夺的一切。
(2)苏维埃政府对中国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予以否定和抵制的态度,赢得中国人民的普遍好感,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怎样传播开来?
解题关键:怎样传入和怎样传播。
思路引领:马克思主义传入和传播的原因和情况。
答案提示:(1)原因: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内部原因是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③“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④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⑤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情况:①创办各类刊物;②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③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④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2.五四运动时,当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时,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解题关键:先进知识分子在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思路引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的问题的思想。
答案提示: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传入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思考、宣传论战,经过求索、鉴别、扬弃和实践,终于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从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收集李大钊的有关材料,写一篇有关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短文。
略。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 李华)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因为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是世界人类全体为一大群众。这大群众里边的每一个人、一部分人的暗示模仿,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yin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问题与主义》
第一要认定我们的地位。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到了这个时候,甚么昏雾黑霾都要开了,甚么地狱监牢都要破了,甚么阶级束缚都要除了。这个潮流,比天上流来的黄河水,还要利害,还要迅速。任他甚么人,不会能撑住这个黄河水,不会能塞住他,使他从地下倒流上天去。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不是工人,就不能站在工人的社会里──工人中国里──工人的世界里。我们会要赶他离开地面,到天上去讨生活。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我们可是要这点了解吗?
──《一个工人的宣言》
我的结论是:我承认人类不能够脱离政治,但不承认行政及做官、争地盘、攘夺私的权利这等勾当可以冒充政治。
我承认国家只能做工具,不能做主义,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底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但我承认这工具有改造进化的可能性,不必根本废弃他,因为所有者的国家固必然造成罪恶,而所有者以外的国家却有成立的可能性。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所应该所能够包办的了。
──《谈政治》(原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