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正文

2017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652
概要:(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不仅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注重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描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依据地图上的“行省”便可回答,第(3)、(4)问,较容易,综合所学知识便可进行回答 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原因:宋太祖面临着如何避免地方割据、巩固统治的问题。措施:废除三省制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2)行省制。元代。历史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2017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不仅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注重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描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依据地图上的“行省”便可回答,第(3)、(4)问,较容易,综合所学知识便可进行回答   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原因:宋太祖面临着如何避免地方割据、巩固统治的问题。措施:废除三省制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2)行省制。元代。历史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解析:从秦朝、西汉、唐朝、宋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强化到顶峰  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士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重用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 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文章www.77xue.com
w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