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文 章来 源
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建议讨论的问题】
•如何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如何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和人为改造之间的关系?
•如何激励学生查找资料和表述资料?
•如何将乡土资源和课本教材结合在一起?
【案例描述】
历史老师的挑战
新学期又到了,仔细翻看着拿到的课书,汤老师遇到了新的难题。似乎历史的痕迹太少,而地理的专业性太强,这对一名历史专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呢?汤老师坐在办公桌前思索着……
学生的准备
学生们也在为上好这节课而忙碌着……
视觉的冲击
上课的铃声响起,汤老师走进了熟悉的课堂,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先前的紧张和不安顿时消失了……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汤老师放了一组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片段:这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北美洲因纽特人的雪屋,有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哈尔滨的雪地,有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有南极洲的企鹅、可爱的大熊猫、澳大利亚的袋鼠……
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教室里有了一些小小的骚动。但伴随着屏幕上问题的出现,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
“你看到了什么?”
“雪山、沙漠、大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高原、盆地形容的是什么?”
“热带雨林地区的温度如何?而雪地里的气温呢?”
“黄土高原,顾名思义它的土壤类型属于黄土?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这里的土壤又属于什么呢?”
有了上一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学生们轻松的回答着。
这下又轮到汤老师出场了,她委婉地说道:“地形、气候和土壤都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因素,当然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还包括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
师生间的交流
接下来屏幕出现的是:五种地形的素描图和等高线图。
汤老师望着学生们,问到:“从图上看,人类主要聚居在哪些地方呢?”
“小河边。”
“比较空的地方。”
“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
“海拔较低的地方。”
汤老师又问:“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呢?”
“离河近,取水方便,还可以到河里去捕鱼,如果旁边有农田的话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发生火灾,还可以紧急救火。”学生的回答虽有些稚嫩,却透出智慧的光芒。
“海拔高,比较冷。”
汤老师告诉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很少有人在那里居住。
“那么,沙漠地区比较热,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吗?”
“不能。”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因为沙漠地区的气温太高,人类不能适应,而且沙漠地区下雨的时间不多,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
“回答的太好了”,汤老师及时的给予了表扬。
问题还没有结束,汤老师又抛出了疑团:“既然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聚居,那么,能不能聚居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呢?”
“老师,不行的。”显然,有同学很着急。“我知道,在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有很多毒蛇,还有食人蚁,太危险了。”
“那么什么地区最适合人类大规模聚居呢?”
“温带地区”……
又到汤老师做总结的时候了。她告诉学生: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土壤的好坏、地形的差异、河流的远近、流量的大小使地球上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特征,当然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课堂在延伸
下面的活动我们按老规矩,分组进行。各组来介绍一下我们苏州的自然环境特征。
为了荣誉,各组的成员们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苏州西临太湖,北面是长江,东部离东海很近,此外还有阳澄湖、金鸡湖等湖泊。水文状况很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四季分明,气候温润……”
“第一组的介绍很不错”,汤老师评价着。
- 上一篇: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相关文章
- 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 › 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 My New Teachers(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与...
- › 下雪啦第三课时
- › 妈妈 老师第三课时
- › (苏教版)二年级音乐教案 上册雪孩子第三课时
- › 第三课 好娃娃
- ›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 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 › 山东省泗水一中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 ›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第三课)
- ›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案、学案一体化
- ›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第三课时教案
- ›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It's raining!第三课时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课 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