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正文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8311
概要:三民主义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它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分组讨论,问题一: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问题二:三民主义有哪些进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第二目“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教材从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所产生的影响、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体现三个角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三民主义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它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分组讨论,问题一: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问题二:三民主义有哪些进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第二目“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教材从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所产生的影响、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体现三个角度展现了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1)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从1905年到1907年,资产阶级和革命派和保皇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建议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论战的双方、论战的原因、论战的焦点问题、论战的影响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完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思想论战的性质。
(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践
教材从两个角度叙述了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一方面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的结局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建议教师首先播放有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资料片,内容要涉及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统治的覆亡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有一个感性的了解。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在此基础上,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问题一、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问题二、阅读【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该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问题三、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最终的结局有何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的基础上,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第三目“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教材从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等方面对本栏目内容作了叙述,实际上从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及评价等角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了阐述。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师生共同解决以下问题:孙中山对俄国十月革命持何态度?其态度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对孙中山先生又有何新的认识?在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鼓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