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3» 正文

2017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3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655
概要:文章 www.77xue.com 第三单元(2)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知识目标:诸子百家 老子与道家 孔子与儒家思想、教育主张及文化典籍 百家争鸣 墨子与墨家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与法家 《诗经》 屈原与“楚辞”、《离骚》 《内经》 名医扁鹊理论、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繁荣的思想、科技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变革的反映,说明文化都是相应时代社会的反映,并举例说明;2.这一时期各家思想争鸣,是社会变革与政治多中心的必然产物,代表各阶级和阶层的要求;3.主要流派的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各时代统治思想的流变。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春秋战国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和条件;2.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归纳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水平;3. 罗列本节各类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和总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能力;4. 结合语文内容,尤其欣赏诸子散文,以文史不分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17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3,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章 www.77xue.com

第三单元(2)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知识目标:诸子百家   老子与道家  孔子与儒家思想、教育主张及文化典籍   百家争鸣   墨子与墨家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与法家  《诗经》 屈原与“楚辞”、《离骚》  《内经》  名医扁鹊
理论、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繁荣的思想、科技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变革的反映,说明文化都是相应时代社会的反映,并举例说明;
2.这一时期各家思想争鸣,是社会变革与政治多中心的必然产物,代表各阶级和阶层的要求;
3.主要流派的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各时代统治思想的流变。
能力目标:
1. 通过分析春秋战国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和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归纳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水平;
3. 罗列本节各类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和总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能力;
4. 结合语文内容,尤其欣赏诸子散文,以文史不分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 比较希腊文明,以有助于对比中西文明的差异。
重点难点疑点: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  分析社会现状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6、思想繁荣的历史背景、反映的现实问题及主要流派尤其为孔子和孟子  儒家和法家
教法创新设计:1、参考语文名言名作参考资料,学生预先准备和阅读大量相关典籍的名句、插图;2、收集对中学生有益的精神遗产;3、学生绘制名人头像;4、课本剧表演“百家争鸣”;5、教师概括介绍,并列出知识结构板书,讨论。
导学过程
[导入]概括春秋战国最显著特点(社会动荡巨变),回顾历史,一个大的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丰富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表现在思想和哲学领域,请同学举例(春秋战国、明末清初和五四运动前后、14-16世纪的西欧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任何文化现象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提问大家学习的语文课文篇幅中哪一时期最多?语文课文黄仁宇先生的〈孔孟〉。
一.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老子生平:老聃,楚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消极出世,那时流行的“子”为对男子美称,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有丰富的历史知识。
2.思想:反映社会巨变,故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都在不断运动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二者间总是相互依存和变化。
3.政治主张:消极的“无为”,“小国寡民”,反对严刑峻法。为后世道教尊为教主。
[举例]请同学举出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柔克刚”,“物极必反”。引本节“阅读与思考”文,进一步理解认识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二.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奉为圣人。
1. 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但积极入世。
2.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主张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改良,“损益”。
    他崇尚西周,不满于“礼崩乐坏”,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认为“天命不可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他“五十知天命”,主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垄断,推动古代文化教育发展。(2)“学而优则仕”,实乃举贤。(3)“因材施教”。(4)“启发”。(5)德才兼备等。古人传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