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 正文

2017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459
概要: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适应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中期以来,书院较兴盛。⑺清朝:沿袭明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2、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概况⑴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⑵两汉:①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②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⑶三国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仅撰写晋史一项就有20多家。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和魏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编撰水平最高,被后人列入“前四史”。⑷唐朝:我国开始确立官修正史的制度,修史规模超过前代。突出成就有刘知己撰写的《史通》,这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还有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这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通史。⑸两宋:①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②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
2017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适应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中期以来,书院较兴盛。 ⑺清朝:沿袭明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2、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概况 ⑴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 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 ⑵两汉:①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 的历史。②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仅撰写晋史一项就有20多家。刘宋范晔的《后 汉书》和魏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编撰水平最高,被后人列入“前四史”。 ⑷唐朝:我国开始确立官修正史的制度,修史规模超过前代。突出成就有刘知己撰写的 《史通》,这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还有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这是我国 第一部典章制通史。 ⑸两宋:①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 五代,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②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 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的特点是将编年与纪传两种体例合而为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编 纂学的新体例。③《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我国史学领域 中开创的新体例。 3、中国古代的宗教及其传播 ⑴佛教: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进入中国中原地区。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 法,白马驮经,建造白马寺,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③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 行,统治者广修寺塔,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 曾两次灭佛。④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备受宠遇。隋唐时的佛教渐趋中国化,形成许多 宗派,以禅宗流传最广。 ⑵道教:①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了道教。《太 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 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洪景吸收佛教教 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④唐宗室奉老子为 祖先,道教拥有特殊地位。唐玄宗在位时,道教极盛。 4、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变化 ⑴儒家思想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②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 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③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未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④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⑤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⑥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⑦明中叶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⑵进步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①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②东汉:王充著《论衡》深刻批判谶纬神学。 ③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④清初:a.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