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正文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1-10 13:51:16]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140
概要: 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二)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 1.原因: ①主观: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 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 ,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 、 、 等一批实业家。 ③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利,中国人民掀起了 运动。 2.概况和特点: ①厂矿数量增加:1904-1907年间,新设大型纱厂就有11家。 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1904-1907年间,大型纱厂投资超过660多万元。 ③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发展尤为迅速。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②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革命思想产生。 4.民族工业的处境及原因 (1)处境: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二)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

    1.原因:

    ①主观: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             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         ,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                           等一批实业家。

    ③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利,中国人民掀起了               运动。

    2.概况和特点:

    ①厂矿数量增加:1904-1907年间,新设大型纱厂就有11家。

    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1904-1907年间,大型纱厂投资超过660多万元。

    ③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发展尤为迅速。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②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革命思想产生。

    4.民族工业的处境及原因

    (1)处境: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2)原因:

    ①列强的压制: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它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封建势力的阻碍: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

【思维拓展】

 1.洋务运动的结果

    (1)结果: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原因

    ①外国人不希望中国富强;

    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④根本原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5.评价:

①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