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正文

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484
概要:3、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四:西安事变:1、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实现了团结抗日、停止内战;蒋介石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2、经过: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3、反响:亲日派何应钦为代表: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主张和平解决;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代表——周恩来。4、结果:和平解决:蒋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5、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7~1945.8)防御阶段(教材第一节 37.7~38.10)相持阶段(教材第二、三节和第四节大部分38.10~45.8)反攻阶段(教材第四节最后部分4
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3、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四:西安事变:
1、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实现了团结抗日、停止内战;蒋介石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3、反响:亲日派何应钦为代表: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主张和平解决;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代表——周恩来。
4、结果:和平解决:蒋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5、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7~1945.8)

防御阶段(教材第一节 37.7~38.10)
相持阶段(教材第二、三节和第四节大部分38.10~45.8)
反攻阶段(教材第四节最后部分45.8)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日本全面侵华: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同时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日本占领平津后向华东——“八一三事变”(1937年  上海——国民党组织淞沪会战失败,随后南京失陷——日军疯狂大屠杀)、华北(侵入山西——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失败)两个方向重点进攻,企图速决战,三个月灭亡中国。
2、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至此日军已占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一)原因:
1、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中共积极倡议和推动
(二)过程:
1、初步建立:
(1)初步提出:1935年《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正式确定: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3)理论基础:1935年底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4)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正式建立:
(1)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3)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4)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三)意义:
中国实行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族抗战,最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四)特征:
1、建立:中共倡议、推动;
2、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
3、阵营:工、农、小资、民族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新英美派等;
4、合作形式:党外合作(中共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合作基础:抗日救国(无明确的合作纲领)
5、中共政策:坚持领导权(坚持对自己军队和政权的领导)
6、结果:成功——赢得抗战胜利——原因:民族矛盾始终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为维护统一战线的努力。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1、片面抗战路线:
(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
(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
2、抗战概况:
(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
(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3)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李宗仁指挥
3、评价:
(1)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