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正文

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484
概要:重点阐释1、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因此,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三大改造是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3、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须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具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五种经济形式并存。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内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
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重点阐释
1、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因此,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三大改造是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3、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须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具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五种经济形式并存。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内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

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苏共“二十大”:中共不同意全盘否定斯大林,但也由此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的经验,探索符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成功与失误并存

一、探索过程
(一)中共八大 
背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基本解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召开:1956年北京 
内容:分析主要矛盾变化──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    
总任务:团结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    
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是制定总任务与建设方针的依据)
(二)整风运动与反右扩大化 
1、整风运动
背景: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反映出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目的:学会处理矛盾,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中共已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党地位,有些干部容易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处理问题,犯官僚主义的错误)
2、反右扩大化 
背景:极少数右派进攻(说明反右是必要的)社会主义改造侵犯了资本家的切身利益,引起他们的敌视,趁机发起进攻) 
表现:反右派运动扩大,错划大批右派 
影响:阶级斗争扩大化(连续犯错误的根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损失 (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我党以后不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目的: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内容: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反映了改变我国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2、“大跃进”表现: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大炼钢铁,违背八大方针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北戴河会议:“一大二公”
特征:共产风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损害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评价: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但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四)反右倾(1959年)
1、概况:庐山会议纠“左”───彭德怀上书───“反右倾”(八届八中全会)
2、影响: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中断了纠“左”的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