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正文

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484
概要:答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随之诞生。90年代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同之处:第一:思想基础不同:太……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人间天国的革命理想;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第二:经济基础不同:太……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戊戌变法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领导阶级不同:太……是农民阶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运动的任务不同:太……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戊戌变法是改革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五:运动的作用不同:太……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兴起: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狂标志:1898年赵三多 口号分析:“扶清灭洋”——反映民族矛盾为最主要矛盾,朴素爱国意识。“扶清”——有利争取官军,但易放松对清警惕。“灭洋”——
2017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答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随之诞生。90年代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不同之处:第一:思想基础不同:太……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人间天国的革命理想;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第二:经济基础不同:太……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戊戌变法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领导阶级不同:太……是农民阶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运动的任务不同:太……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戊戌变法是改革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五:运动的作用不同:太……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兴起: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狂
标志:1898年赵三多 
口号分析:“扶清灭洋”——反映民族矛盾为最主要矛盾,朴素爱国意识。“扶清”——有利争取官军,但易放松对清警惕。“灭洋”——能动员民众反帝,但带有笼统排外(说明对帝国主义没有科学认识) 
袁世凯在山东对义和团镇压。
2、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高潮;清改镇压为“招抚”:目的——企图控制利用
3、八国联军侵华:
1900,英法德意俄日奥美  廊坊、杨村;天津—聂士诚阵亡(都统衙门)北京—义和团抗击: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联军司令部)
4、1901《辛丑条约》八国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内容:(1)赔款(最多)(2)“使馆界”——“国中之国”“太上皇”(3)“拆炮台”、驻兵——武装监督清政府(4)严禁反帝——最能反映清沦为列强工具。(5)外务部——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标志(6)修商约——便于资本输出。 
危害: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5、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加深双半社会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以下简称前者)和义和团运动(以下简称后者)的异同点:
答案:
同:(1)背景: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参加力量和斗争形式:农民阶级;武装斗争(3)斗争规模:声势浩大,发展迅猛(4)历史作用:均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5)失败原因和教训: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胜利。
 异:(1)组织领导水平:前者有统一领导、革命纲领、建立政权;而后者没有。(2)斗争目标和性质:前者始终反封建斗争,同时抗击外国侵略者,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后者斗争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是反帝农民爱国运动。(3)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前者领袖主张与外国通商,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后者则笼统排外。


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成立条件:
可能性(1)革命思想传播(2)革命团体建立(3)各地革命活动开展
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
2、成立概况:1905年东京  三个团体(兴、华、光)组成  孙中山为总理《民报》机关报
3、同盟会纲领
4、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见前)
5、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刘道一)——第一次大规模起义;秋瑾(浙)徐锡麟(皖);孙中山、黄兴——镇南关;1911孙中山、赵声、黄兴(直接领导)——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起义失败共同原因——未发动人民(反映资产阶级软弱性)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