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正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420
概要: C、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D、周边民族关系紧张,促使统治者励精图治11、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B、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C、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12、“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的出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①农民起义的巨大推动作用②及时调整统治政策的必要性③地主阶级在历史上有进步的一面 ④阶级矛盾可以调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黜武14、“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C、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D、周边民族关系紧张,促使统治者励精图治
11、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B、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C、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12、“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的出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①农民起义的巨大推动作用②及时调整统治政策的必要性③地主阶级在历史上有进步的一面 ④阶级矛盾可以调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黜武
14、“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路宝货,臣室不能容,马牛羊 ,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钟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       B、豪强地主    C、僧侣贵族        D、江南巨贾
15、中国的农民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带有不同的时代色彩。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6、下列选项中,带有反对民族压迫色彩的农民起义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明末农民起义
17、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以确保刘家天下,后来却发生了“七国之乱”,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B、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
C、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          D、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18、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都加强了思想控制和进行了军事战争,却出现了“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根本目的不同     B、用人标准不同   C、背景条件不同   D、实施手段不同
19、史学界将安史之乱认定为一场叛乱,其基本理由是                                   
    A、挑起内乱,削弱国力                  B、割据分裂,危及中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