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C、以下犯上,争夺皇位 D、破坏生产,残害人民
20、之所以说明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依据是
A、起义的规模大 B、控制地区范围广 C、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D、推翻了明朝政权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注音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大风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四 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李蛰评论的实质是什么?
22、康雍乾时期,是清朝268年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这最后的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生了空前剧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1750年
(乾隆十五年) 1800年
(嘉庆五年) 1830年
(道光十年) 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
整个欧洲 23.2% 28.1% 34.2 62
美 国 1.9% 4.3% 9.5% 18.5%
中 国 32.8% 33.3% 29.8% 6.2%
―摘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下隐患》
材料二 雍正帝:“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57
材料三 (1793年)乾隆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粤海关志》卷23
材料四 (1793年,英国马夏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夏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摘自(法)阿兰•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1750—1800年,与欧洲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试结合康雍乾时期的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简要说明上述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相关文章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 2016届高三历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 2016届高三历史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 › 2016届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 › 2016届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 2016届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3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 › 高三历史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 2016届高三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