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420次
概要:——引自《高中地理》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北宋政府推动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概括中国水稻种植的发展历史。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早在河姆渡氏族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种植水稻。②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长江、淮河流域。南宋时水田增加,稻米成为当时主要粮食作物,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就是当时状况的写照。③明清时期我国人口激增,高产的水稻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作物。明朝时两季稻的扩大种植和三季稻的出现充分说明这点。④1949年后我国政府极其重视水稻新品种的科学开发和推广,涌现出袁隆平这样著名的农业科学家。(3)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请简要说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明初的农业政策的共同点及实质。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减免租税赋役,鼓励农耕。其实质是在有利于地主阶级长远利益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引自《高中地理》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
北宋政府推动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
(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概括中国水稻种植的发展历史。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早在河姆渡氏族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种植水稻。
②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长江、淮河流域。南宋时水田增加,稻米成为当时主要粮食作物,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就是当时状况的写照。
③明清时期我国人口激增,高产的水稻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作物。明朝时两季稻的扩大种植和三季稻的出现充分说明这点。
④1949年后我国政府极其重视水稻新品种的科学开发和推广,涌现出袁隆平这样著名的农业科学家。
(3)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请简要说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明初的农业政策的共同点及实质。
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减免租税赋役,鼓励农耕。其实质是在有利于地主阶级长远利益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义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宾富强之本。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火。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相关文章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 2016届高三历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 2016届高三历史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 › 2016届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 › 2016届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 2016届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3
- › 2016届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 › 高三历史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 2016届高三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